與認知障礙患者溝通的技巧
認知障礙患者的溝通能力會隨病程的發(fā)展而減弱,那么,我們該如何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呢?
1. 照顧者要懂得變通:對話、字句并非唯一的溝通方法,還應重視其他非語言的溝通方法,如身體接觸、說話語氣;當患者不能明白時,照顧者可用身體語言來輔助患者表達或理解。
2. 保護患者的自尊心:不要將患者當作小孩般看待。雖然患者未必完全明白別人的說話,但他們仍會有自己的情緒和感覺,所以應保護他們的尊嚴及自尊心。避免他們在場時,跟別人談論他們的情況。
3. 說話技巧:說話速度要慢,句子要短而精簡,每次只觸及一個范疇,可以談及一些患者容易記得的特別事情,或者是一些每天都遇上的事,例如日期、天氣等。讓患者有足夠時間去理解說話及做出回應,嘗試用不同的字眼去表 達想講的說話。多用患者熟識的名字,例如說:“你的兒子,小明”,而不是說:“你的兒子”
4. 合適的環(huán)境:避免受到噪音的滋擾。與患者對話時,不要經(jīng)常轉換環(huán)境,這樣有助加強患者對你的信任。對話時跟平常一樣便可,保持自然,無須刻意做出改變。靠近患者身旁說話,千萬不要站在遠處跟他們說話,保持眼神接觸。
5. 簡化復雜的口頭指令:將指令簡單化,例如指示他們穿衣服時說:“穿上外套”而不是說:“先穿上外套,然后出去吃飯”。若患者未能完成一個指示,可將它再細分為一個一個步驟,照顧者亦可做示范。當患者完成一個動作后在給患者新的指示。
6. 避免語言沖突:照顧者要避免與患者爭執(zhí)或于言談間顯得不耐煩。若在溝通過程中出現(xiàn)沖突及誤解,可嘗試轉移話題,不要糾纏在不快的話題上。
7. 提出問題的技巧:問題不宜有太多的答案選擇。利用答案明確的是非題,讓患者也可以參與對話,例如問:“今年是不是涼的比較早?”面對患者重復地問同一個問題,要有技巧地回答,不要作不耐煩的回應,如“你已問了很多次”等,照顧者應耐心地重復回答,或用其他提示,如把答案寫在紙上,放在患者眼前。
8. 其他有助溝通的工具:利用實物及圖像,幫助患者的記憶,亦有助對話。舊照片可幫助患者的記憶。
9. 協(xié)助找尋適合的字句:若患者找不到適當?shù)淖衷~去表達自己,照顧者可以嘗試推測他們的意思或協(xié)助他們用其他字詞去表達。若患者真的找不到適合字詞表達,照顧者不要立即提供答案,相反可以提示,引導患者;例如:“你正在喝一杯?”又或是“你每天都用它來清潔牙齒”等。有時加以形容,或利用實物都可以讓患者更易明白。